挑選正確的增長賽道 — — C端初創企業如何獲得新用戶(3/4)

Jessie Yu
10 min readDec 5, 2020

--

Drive Growth by Picking the Right Lane — A Customer Acquisition Playbook for Consumer Startups (3/4)

前陣子看到了知名 VC First Round 的這篇文章,覺得質量很高,反反覆覆看了好幾次,對於思考新創企業的獲客增長非常受用,因此翻譯成了中文版本分享給大家(简体中文版请点此)。

由於英文原版篇幅頗長,中文翻譯版分為4篇。整體閱讀時間約需0.5小時。1/4 - 序言:增長的三種賽道與三步框架
2/4 - 框架的第一步:驗證 Validation -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
3/4 - 框架的第二部:投入 Commit —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【本篇】
4/4 - 框架的第三步:擴張 Scale -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與常見問題

本篇文章翻譯自 First Round ReviewDrive Growth by Picking the Right Lane — A Customer Acquisition Playbook for Consumer Startups

原文是由 Dan Hockenmaier(增長策略公司 Basis One 的創始人、前 Thumbtack 增長行銷總監)與 Lenny Rachitsky(前 Airbnb 產品領袖與消費者供應增長部門負責人)撰寫。

第二步:承諾並投入(Commit)

一旦你驗證了一個渠道,下一步就是要承諾並投入在這個賽道上。我們的經驗是,大多數的公司都低估了將任何一條賽道轉變為高速公路,需要付出多龐大與嚴格要求的努力。

承諾投入一個賽道通常包括了兩件事,這兩件事都可能變得很可怕,特別是在公司的早期生涯:

  • 為此投入大量的跨部門資源,包括產品、設計、行銷與技術工程
  • 為了針對選定的路線進行優化,需要影響位居核心的產品路線圖與客戶體驗

來看看案例公司們是如何投入在各自的賽道。

個案分析 #1(承前篇):Thumbtack 如何致力於 SEO 賽道

Thumbtack 團隊堅信 SEO 是正確的賭注,Sander Daniels 這樣描述團隊當時面臨的問題:

SEO 是個大賭注,因為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。通常你開始投資後,第一個結果是6個月時,而且效果可能不盡理想。你可能只會在12、18、24 個月後才逐漸開始看到對業務有影響的成果。

因此,我們刻意選擇把我們全部的技術、產品、設計、行銷、運營資源(當時大約只有 12 人),全部都投入到這一個渠道中,這是我們下的賭注。

2011 年的 Thumbtack 團隊

這項投資的第一波浪潮為 SEO 的「機制」(Mechanics)層面打下基礎,意味著我們在三個主要領域的投入:

1. 網站架構(Site architecture)

Thumbtack 團隊針對高價值的關鍵字構建了數千個頁面,並為 SEO 優化了整個網站和 URL 架構,這代表能讓 googlebot 盡可能的理解和爬取。重要的是,在某些方面這會犧牲掉用戶體驗。這些是很艱難的權衡,尤其是在 SEO 尚未產生收益之時。

其中一個例子是,Thumbtack 基於地理位置打造的「目錄」(Directory)結構。當時該領域的權威是「黃頁 Yellow Page」這樣的公司,他們當然已經把舊的紙質目錄搬到網路上。 Thumbtack 認為這並不是對用戶最佳的體驗,但是,為了優化當時的 SEO,這種目錄結構是有益處的,因為它讓 Google 能夠迅速了解其網站架構,並對相關頁面排名。

例如,Thumbtack 選擇在首頁上放所有 50 個州的鏈結(如下圖),沒有任何消費者會使用這個目錄 — — 消費者通常只關心自己的城市,但這是 googlebot 爬它的方式。

2. 頁面內容(On-page content)

為了打造這些新的頁面,團隊需要大量高質量、獨特的內容。他們建了一個新團隊專門負責內容,創造評論、服務專業人員的個人資料頁這樣的用戶生產的內容(UGC),並且會根據不同頁面需求來調整。在巔峰時期,來自各個分部的數百名員工都在做內容的策劃與生產。不過當公司獲得了優質開發資源,他們就開始投入使這個流程自動化,直到今天仍是如此。

3. 建立鏈結(Linkbuilding)

為了讓這些頁面都榜上有名,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,讓 Google 知道 thumbtack.com 信譽良好。團隊進行這件事主要的方式是,花精力把鏈結放入外部信譽良好的資源中,這常被稱為「雙向鏈結」(Backlinks)。

給你一些他們當時付出了多少努力的概念。當時最成功的舉措之一在日後被稱為「小型企業友好度調查」,每年對大約 15,000 名服務專業人員進行調查,了解他們的州和市政府對小型企業的支持程度。他們用這些數據建立了許多針對各個在地的新聞稿。實際上在早期,每一次浪潮 Sander 會親自逐個撰寫 130 篇新聞稿。這些新聞稿會被散播到一個總共有 30,000 個聯絡人的數據庫裡,其中包括了每個地方報紙、廣播電台、電視台、商會、州和國家參議員、州長和市長等。

創建能吸引更多訪問流量的高品質頁面只是難題的第一步。一旦有了足夠的流量,團隊開始進行提高轉化率的測試,最終進行了數百個實驗,這些實驗讓總轉化率提高了兩倍以上。例如,一種常見的測試領域是,在客戶描述項目的同時,讓他們添加或重新排序他們看見的問題。他們需要一個工具以便可以快速進行與分析實驗,這時他們也打造了自己的內部系統,是一個集 Optimizely、Mixpanel、Mode 三者於一身的系統。

那麼,這所有的努力與投入帶來了什麼?前 3 個月,幾乎什麼也沒有。然後有了一點點流量。6 個月時,還是沒有太多,但是至少有足夠的量可以分析了,到第 18 個月時,它成為網站流量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,第 36 個月,它已成為新用戶的主要來源。如此長的獲客時長週期非常普遍,也常導致公司放棄對 SEO 的希望。

個案分析 #2(承前篇):Airbnb 如何致力於病毒式傳播

Airbnb 的增長團隊確定了要加倍深挖推薦計畫,所以開始著手他們的第一個大型實驗。Jimmy Tang 這樣說:

我們招聘了一個產品經理、一個設計師、三個工程師,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團隊。實際上我們把自己想成是一個新創團隊,對自己在做的事充滿熱情,我們想要有自己的空間,使推薦計畫變成我們生活與呼吸的一部分。很幸運的是我們知道一個網站,可以直接預訂一個家來讓我們工作:)

我們找到了一個空間,預訂了,然後在那裡緊密工作了一個星期,那一星期為我們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。

早期的 Airbnb 增長團隊,在自己的房源中研究推薦計畫

當團隊一週後回來時,他們仍全力一起做推薦計畫長達三個月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們從其他團隊那裡獲得幫助,新增了一名全職工程師,在 30,000 多行代碼之後,他們在網頁端、iOS端、安卓端發布了新的推薦計畫。

Airbnb 推薦計畫 2.0

效果來的非常快。Gustaf Alströmer 這樣說:

當你比較今年的推薦計畫跟其他渠道來源,它的增長表現優於所有其他渠道,同比(YoY)增長 900%。此外,推薦用戶比普通用戶還要好 — — 他們的轉化率更高、推薦來的用戶數更多。

由於這些用戶了解 Airbnb 怎麼運作,所以產生了複合效應,讓推薦計畫更成功。我們甚至還沒有完成想要進行的迭代。

有了這些初期的成功,他們開始擴編團隊的規模與工作範圍 — — 我們會在第三步聊到這個。

個案分析 #3(承前篇):Booking.com 如何致力於績效行銷

在 AdWords 早期實驗開始成功之後,Booking.com 團隊開始投入在他們的首頁策略上。Arthur Kosten 分享了作法:

我們發現一家擁有全球大量 POI(Point-of-interest)名單的公司,大約有 600 萬個。我們意識到,如果我們能大規模地做到這點,我們就可以建立 600 萬個頁面來讓 Google Ads 指向我們。但這比 Google Maps、iPhone 要早得多,地理編碼很難,比如說我們不知道旅館的 GPS 座標,這是一個龐大的項目。我們最後決定使用一個地圖介面,讓各個旅館直接在地圖上選擇它們的位置,以提供他們的確切位置。這樣,我們便可以在首頁向用戶顯示哪些旅館離他們的 POI 更靠近。

透過這個 MVP 與初期的成功,Kosten 說團隊開始加倍投入在 AdWords 上:

我們從限制市場開始:我們給每個位置(比如在 Valencia 的旅館)創建了一個邊界範圍,然後為每個位置創建了一個首頁,首頁包括了這個區域的地圖、該區域內所有的酒店、POI 以及搜索框。受語言的限制,我們需要把這些頁面翻譯為各種語言 — — 我們的薪資單上一度有數百名翻譯員。所以在我們無法在地理區位上有競爭優勢的地方,我們可以在語種查詢上突顯優勢,比如日文、韓文、俄文、阿拉伯文等。

當時 Expedia 比我們大 100 倍,但利用這個方法,我們可以假裝我們在這些地區是大公司,因為沒有人知道,我們在其他地方都沒有供應。當他們進入了首頁,他們會覺得:哇!這個城市有好多旅館!

不像另外兩條賽道,投入在績效行銷渠道的團隊不一定要很大。這是 Kosten 的想法:

當時有一陣子其實只有兩個人,一個銀行家 Peter 加一個工程師,我一直認為成功的秘訣是我們在早期的付出中沒有高度的自動化。Peter 非常有競爭力,他會在失去第一名時大吼大叫,他有一個簡單的成功標準:贏下所有重要關鍵字的競價,然後以此賺錢。

這個小團隊持續運作且花了超過 1 億美金,我們從 2004 年開始進行付費搜索,到 2008 年,它成為我們增長的最大來源。

在第三步中(也是最後一步),我們將探討這些公司如何在各自的賽道上擴張他們的投資。

1/4 - 序言:增長的三種賽道與三步框架
2/4 - 框架的第一步:驗證 Validation -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
3/4 - 框架的第二部:投入 Commit —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【本篇】
4/4 - 框架的第三步:擴張 Scale - 三種賽道的個案分析與常見問題【下一篇】

此文將不會作為任何營利使用。如欲轉載請標明出處。
已詢問 First Round 是否可以翻譯並分享,至今尚未獲得回覆,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並討論後續事宜:jessieyuct@gmail.com
如果你發現任何翻譯上的錯誤、疑惑,歡迎直接與我討論。
如果你有翻譯的需求,我很樂意協助,不用害羞,歡迎直接聯繫我。

--

--